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时间:2024-07-14 16:07:55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合集15篇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合集1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

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地球上的星星》,是关于一个九岁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

九岁的伊桑上三年级,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牙齿。他是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他的眼中,书上的字母都在游来游去,所以他的功课很差,每次考试都是不及格甚至零分,同学们都瞧不起他,老师经常让他在教室门外罚站,他还有一个哥哥,名叫约翰,但他哥哥的成绩很好,没人会相信他是约翰的弟弟,他的父亲也经常骂他、打他,只有妈妈爱他。

伊桑最终被学校开除,送往寄宿学校,他很伤心,再也不和别人说话,把自己完全封锁起来。一天,美术老师霍尔卡先生调走,换来了年轻教师尼库巴。初次见面,同学们听到了笛子的声音,在欢快的笛声中,小丑装扮的老师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第一节美术课和谐愉快的气氛逐渐上升。聪明的老师很快发现伊桑的与众不同,他是个有阅读障碍症的孩子,尼库巴老师最终决定家访。他发现伊桑有绘画天赋。尼库巴搜集了很多资料,有爱因斯坦、爱迪生等许多科学家、发明家,他们小的时候有共同的特点——都会有怪异的想法,怪异的行为,他们很特别,很另类。伊桑从中找到了共同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慢慢的他喜欢上了尼库巴老师。尼库巴又用大量的事实向校长说明伊桑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不过有阅读障碍,最终校长同意让伊桑留下来,不再开除他,还同意让尼库巴老师为伊桑补课。在尼库巴老师和伊桑的共同努力下,他的单词写的越来越好,成绩也慢慢地跟了上去。后来学校举行了一次绘画比赛,老师和伊桑的画不相上下,但最后还是伊桑的画赢得了冠军。开家长会的一天,伊桑的父母以为又要挨批了,结果迎来的是老师们对伊桑的赞扬,当场伊桑的父母高兴不已。

看完了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最大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可能有没有缺点的人。不能为自己的优点而骄傲,也不能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有优点了,就努力把优点做得更好,有缺点了,就努力把缺点改为优点,也不能气馁,比如文中的爱迪生,他做灯泡时失败了几千次,但他没有说气馁不做了,他还在努力奋斗,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给全人类带来了光明。我要学习他这种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颗会发光的星星,只有在最黑暗的地方才能看见他们的光亮。有一句话说得好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所以不要着急,最好的总在不经意间。

《地球上的星星》主要讲述了男孩伊桑因为有阅读障碍,学习非常的不好。但他的父母并没有细心开导,只是一味的责怪他,让他越来越自卑,最后还被父母送进了寄宿学校。好在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个老师,他和他和其他人不一样,察觉到了伊桑的与众不同,便进行对他的沟通。故事的结局是伊桑通过老师的帮助变成了一个正常人,并且具有画画天赋的他最后赢得了学校绘画比赛的第一名,战胜了老师。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像伊桑那样,想象力比平常人要丰富的多,但又偏偏其他方面有缺陷。这是他们控制不了的,也没有办法避免的。但不幸的是他们不一定都会遇见那个理解他们的人,想想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情啊。伊桑并不是最惨,他的爸爸妈妈其实很爱他,因为想让伊桑变得更好,他们只会在他的身上挑刺。可能父母就是这样子,想要望子成龙,但是做到的又少之又少。伊桑的自卑也是日积月累起来,因为和常人不一样,他没有朋友,别人也总是笑话他,或许这也是他自卑的原因之一吧。来到寄宿学校的伊桑并没有变得比之前好,他认为自己被父母抛弃了,心情十分沮丧。老师的到来可以说是对伊桑最大的转折点。他教会了伊桑很多,还为他举了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做灯泡失败了几千次,但他没有说气馁不做了,还是努力奋斗,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打动了伊桑,他也想努力。慢慢的他在老师的陪同下学习也慢慢的变好了,也会与别人打交道了。换句话讲。老师就是伊桑的救星,如果没有他的存在,就得不到最后那个活泼可爱的伊桑。

电影结尾,伊桑也因为老师的悉心教导变成了正常人,最要感谢的应该就是那位老师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可能有没有缺点的人。但人不能为自己的优点而骄傲,也不能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有优点了,就应该努力把优点做得更好,有缺点了,就应该努力把缺点改为优点,也不能气馁,慢慢的去变成更好的自己。我们也应该像老师那样,细心的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展示了教育的另一个视角,让我们意识到传统的某些固有观念是错误的,那些大多数教育人士的共识有时是靠不住的,那些持有固有观念且没有爱心的老师会给某些孩子以致命的打击。小主人公的家长也很爱他们的孩子,但不知道如何爱他们的孩子,他们像大多数家长那样期望学校教育能够给孩子带来帮助。

很显然,剧中像我们平常平常生活一样,家长、老师、学校都形成一套传统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是针对大部分普通学生制定出来的,这种观念让整个社会对教育持一刀切的态度,即符合现行的教育标准便是合格的学生,不符合标准的学生便是弱智。对于可能存在的其他可能性,根本不考虑,从意识上早已将其他的可能排除,更不用说对出现的非常规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研究,寻求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

教育是爱的传递,不是知识上的灌输。知识上的学习,只是一个道具,是用来传递爱心的工具,当孩子感受到老师和家长深深的爱,就会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但并不是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很好,每个孩子的认知发育并不总是保持一致的水平。有的孩子可能喜欢这个学科,有的孩子可能喜欢另外一门学科,甚至是有的孩子对于某些知识的认知和表达要晚很长时间,这都属于正常的现象,作为教育者要有耐心。对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深深的爱着孩子,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我们需要他,他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那么紧密相连,爱会让他无比坚强,会让他克服重重阻力,顽强生长。就像每个婴儿学习走路一样,家长不断的鼓励孩子,当孩子能够第一次独自站立的时候,家长欣喜若狂,但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多次的摔倒,孩子从来不惧怕,因为围绕在他身边的微暖的鼓励和深深的爱意,因此他会再一次尝试站起来,再次摔倒,再次站起来,经过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尝试,他终于站稳了。整个过程中,我们从不责骂孩子,只是相信他一定会站稳。

为什么孩子大了,正常上学的时候,大部分家长都失去了爱心呢?为什么都急于孩子的成长呢?为什么不能耐心的等一等呢?我想应该是只关注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现象后面的规律,如果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就要像孩子一样不断问为什么?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4

《地球上的星星》的小主人公伊夏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与别人并不以为 ……此处隐藏6560个字……能用暴躁、不听话去面对。”是呀,就是因为这样,让伊夏被别人所误会。有时候,我们也要学习美术老师,多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缺点,及时地去表扬他。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更不能用显微镜去看我们的缺点,那不是刺激我们幼小的心灵吗?拉姆老师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教育小孩主张用爱去感化教育他们,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晨星,要去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不能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价值。爸爸、妈妈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会得到鼓励和帮助。有了问题,不要什么不做就只会埋怨,埋怨有用吗?找到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是会改变的,爸爸、妈妈们应该相信这一点。还给我们一片蓝天,带走你们给我们的乌云,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们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们需要爱,更需要自由,阳光,有了这些才有能力去赢得竞争和挑战。让我们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为闪着光芒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3

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平淡却又充满了神秘感。你的态度就像颜料一般,是绚烂多彩还是灰色都由你自己来决定。

遇见一个人,会改变你的人生。遇见一部电影,又或许能改变你的一些想法。在20xx年夏天,偶然间从教小学的表姐电脑里看到了这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当时很认真的观看完便被感动了。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来自印度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一个关于叫做伊夏的八岁小男孩。在学校里,伊夏的行为异于常人。他的世界里充满了神奇的各种幻想,喜欢观察金鱼、小狗、风筝甚至是别人随意踩出的水纹和倒影。这些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东西在伊夏的世界里却组织成一个很色彩缤纷的世界。伊夏在学校的成绩一塌糊涂,同学嘲笑他,老师们都不能理解他,最后爸爸不得已将他送进离家里很远的一所特殊学校。在这所学校,伊夏遇见了他——尼克老师。他成为了伊夏人生中的伯乐、知己。

尼克老师发现了伊夏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同时又发现他在画画上有着独特的风格,于是便耐心的陪伴伊夏克服阅读障碍,鼓励伊夏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帮助伊夏找回了自己,找回了快乐。

电影中,伊夏很幸运在他的童年里遇见了尼克。在我们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但是每个人的童年里不一定都会遇见像尼克这样的老师,所以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碌碌无为。孩子在3-5岁的阶段是对这个世界真正的第一次自我接触和认识,他们会对这个世界抱着极大的好奇心,世界里很多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都充满的新鲜感。有时候一些我们成人认为非常平常的事物在孩子的世界里却大放光彩,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也要试着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对于他的天马行空我们不应该去呵斥而是学会尊重,或许不久的将来你会发现孩子给你带来的惊喜。

我们应该放开孩子的手,拒绝温室的花朵。给孩子一个自我的自由空间,让他们用那双童真的双眼去感悟世界,发现世界,不断的去探索在他眼中越来越清晰的这个世界,让他们渡过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童年,这便是给他们最大的爱。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4

《地球上的星星》,一部儿童剧情型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八岁男孩和他所读寄宿学校的美术老师的故事。对于8岁的男孩伊夏来说,世界是充满了惊奇和快乐的万花筒,他正在用一切他能够想到的方式和这个陌生的世界进行着交流,同时也充分的享受着大地万物慷慨的赠与。可是,这样的伊夏却是成年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他的成绩不好,在班上的排名靠后, 脑子里还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鬼点子,在又一次闯下大祸后,忍无可忍的父母将他送往了寄宿学校。虽然伊夏的新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但在内心里,和父母分离的生活让他感到闷闷不乐,这时,一位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走进了他的生活。和以往所见到的固守成规的老师不同,尼克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发展。在和尼克相处的日子里,伊夏和尼克都慢慢的成熟了起来。

电影围绕了这样几个人物,默默的讲述着一个教育的案例。尼尔:是一个美术老师,他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发展。伊夏:一个八岁的男孩,在父母和老师眼里是个捣蛋鬼,患有阅读障碍症。在尼克的帮助下慢慢成熟起来。罗杰:伊夏的同学,向尼克老师说明了伊夏的状况,让尼克老师懂得了伊夏患有阅读障碍症。一部暖心的印度电影就这样娓娓道来。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通过夸张社会的秩序和学校的规则展现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都是一个别人无法取代的角色。从影片中就可以看出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待我们发现。这部电影通过伊夏的例子,来说明了教育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真正的需求,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人有很大的启发。

校园中安静的或者不安静的孩子中,一直都有那样的人,想要改变世界运行的规律,因为世界在他们眼中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想法很独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被孤立了,但他们可能是最后的赢家,那时世界将会被震动。

最终,伊夏的画得了第一名,所有人为他鼓掌的时候!想象一个老师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不让人想起一句话:在你的学生当中有爱迪生,有爱因斯坦,你如何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

看完地球上的星星我特别有感触,我感觉:

第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可能有的孩子天生擅长数理化,有的孩子天生擅长唱歌,有的孩子天生学习不好,怎么努力都学不好,可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拿一个标准要求他们,我觉得小主人公伊桑他虽然学习不好,(刚开始我也不懂他这是读写障碍)但是他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我觉得他比任何一个孩子都懂得享受生活,童年就应该是他这个样子度过的,哪怕他喜欢踩泥坑,喜欢发呆…他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我们不该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做为老师就应该因材施教,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一双翅膀,我们不能给他剪掉,等他们进入社会,再责怪他们没有一技之长,不要把学生批量生产投入社会。

第二:在父母角度,我们不能把教育孩子都责任全部丢给学校或者老师,家长应该承担起父母是孩子都第一任老师—启蒙老师的担子,因为一个孩子只有在父母的身边才能感受到安全,比如伊桑知道自己犯错误了,他的爸爸收拾行李的时候,伊桑问爸爸干嘛去,爸爸说不要他了,结果吓得伊桑抱住爸爸哭,说以后好好学习,其实并不是伊桑不想学习,是因为他怎么学也学不会。所以故意捣乱转移别人注意力。所有这就需要家长多观察孩子,不要让他在家里都找不到归属感,等送到寄宿学校的时候,他就觉是对于他的惩罚,亲人都抛弃他了。

第三:做为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萨姆老师学习,他不给孩子贴标签,他追求事物的因果关系,当他第一次进教室用唱歌跳舞的方式与孩子们拉进距离的时候,他发现全班只有一个孩子不融入的时候,他开始关注他,甚至去家里了解孩子都情况,也许与他个人成长经历有关,虽然我们没有萨姆老师的经历,如果我们也善于观察学生,什么事情看到结果去追寻本质的因,我们也能做好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们应该学习这个老师的教学特点,尤其是教培老师,他出场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还有他组织全校的绘画大赛,改变了全校老师的教学观念。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