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好玩的立方体》教案

时间:2024-07-14 16:32:36
大班《好玩的立方体》教案

大班《好玩的立方体》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好玩的立方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好玩的立方体》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他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活动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活动难点:

简单了解他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牛奶盒、药盒、牙膏盒、易拉罐、茶叶桶、扑克牌、光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1、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茶叶桶等材料,请幼儿摆弄,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知道牛奶盒和牙膏盒是长方体,易拉罐和茶叶桶是圆柱体。

2、请幼儿摸一摸,数一数:

a、长方体有几个面?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吗?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小结长方体的定义。

b、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上下一样粗吗?两个圆面大小相等吗?能不能滚动?小结圆柱体定义。

3、请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

4、请幼儿说一说:家庭中还有那些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

二、基本部分

了解长方体和长方形、圆柱体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一张扑克牌和许多张扑克牌演示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了解长方体是由许多个长方形组成的。

2、教师再出示一张光盘和许多光盘演示圆形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由许多许多个圆形组成的。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用牛奶盒、牙膏盒、药盒、易拉罐等材料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么样的房子?该怎么做?

2、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教师指导帮助。

活动延伸:

请幼儿调查家中的物品中有多少长方体和圆柱体,并完成调查表。

大班《好玩的立方体》教案2

教学设计理念:

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正方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变魔术图形组合来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通过找出正方体的物体,结合生活中的长方形的物体来巩固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通过用正方体来拼摆大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初步理解形体之间的关系,延伸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正方体一个,长方形两个,跟每个面一样大小的纸卡,小正方体的物品等于总人数,立方珠八块,其他的形体若干;魔法箱一个,放着纸,彩笔、尺子、毛线绳的盘子三个。

活动过程:

一、与图形纸片做游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老师给小朋友带了图形卡片,谁能让自己的图形卡片立起来?为什么正方形和长方形立不起来呢?

2.分组说一说:你们组有什么图形?找到朋友了吗?你们是怎么测量的?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二、通过操作探究、观察、比较,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1.变魔术,引起幼儿兴趣。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法箱,请小朋友把手里的图形卡片放到魔法箱里,看看魔法箱会变出什么宝贝?

2.认识正方体。

师:魔法箱里变出来什么宝贝?这个宝贝是哪一组的图形卡片变成的?为什么说是你们组的?你们组的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这个应该有六个面,我们来数一数,这是第一个,要按顺序数,是有六个正方形的面,六个正方形一样大吗?怎么来测量一下?这个宝贝有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他叫正方体。

3.出示正方形跟正方体比较。

正方形跟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正方形有一个面,正方体有六个面)

4.通过找正方体的玩具,巩固对正方体的认识。

请小朋友每人找一个正方体的玩具,回到座位上,一起验证一下是不是正方体?分类把玩具放到篮子里。

三、通过观察认识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1.认识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哪一组的图形卡片没变出来?你们组放的是什么图形?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

2.与正方体比较。这个长方体跟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认识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1.师:魔法箱里又变出来什么宝贝?这个宝贝是哪一组的图形卡片变成的?为什么说是你们组的?你们放了什么样的图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长方形的面有四个,看上去一样大,正方形的面有两个,看上去也一样大。四个面加上两个面是六个面,这个宝贝叫长方体。

2.与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比较。

长方体跟前一个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联系生活:生活中你看到过什么东西是长方体的?

五、正方体大变身的游戏,让幼儿用筐内八个正方体积木变数目不同的长方体和一个大正方体。通过用正方体来拼摆大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初步理解形体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兴趣。

1.拼大一点的正方体

2.拼不同的长方体。

六、延伸活动:我们刚才用正方体拼成了正方体和不同的长方体,如果用长方体会拼成什么呢?请小朋友回到班里到区角里去尝试一下,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好吗?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大班《好玩的立方体》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他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3、发展幼儿现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搭建能力。

活动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活动难点:

简单了解长方体、圆柱体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活动区内事先摆放牙膏盒、易拉罐、羽毛球桶、铅笔、橡皮等;装有若干奶盒、药盒、易拉罐的大纸袋,火柴盒、扑克牌、光盘、硬币、魔法师面具。

活动过程:

一、魔术引入,激发兴趣教师戴面具出场,扮演魔法师表演火柴盒变硬币的魔术。

请幼儿思考并回答火柴盒和硬币是什么形状的?(引入正题)二、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魔法师的口袋里还有好多的宝贝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1、分类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请幼儿摆弄,试一试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滚动,将材料分类。并说一说为什么有的能滚有的却不能。

2、摸一摸,数一数

a、长方体有几个面?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吗?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小结长方体的定义。

b、 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上下一样粗吗?两个圆面大小相等吗?小结圆柱体定义

3、找一找在活动区内还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

4、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是长方体和圆柱体的?

三、了解长方体和长方形、圆柱体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一张扑克牌和许多张扑克牌演示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了解长方体是由许多个长方形组成的。

2、教师再出示一枚硬币和许多硬币演示圆形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由许多许多个圆形组成的。

3、请幼儿用扑克牌和光盘分组演示,亲自感受长方形、圆形和长方体圆柱体之间的关系。

四、形体搭建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么样的房子?该怎么做?

2、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教师指导帮助。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大班《好玩的立方体》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